最近,小红书在德国的用户数量激增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根据《世界日报》报道,从2025年1月14日至16日,德国地区小红书的日均下载量约为4万次,三天总计约12万次,已大幅超过2024年全年9万次的下载量。
然而,与美国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对TikTok采取禁令不同,德国目前并未计划下架TikTok。德国的TikTok主要受欧盟《数字服务法》(Digital Services Act,DSA)监管,该法旨在保护网络用户不受仇恨言论、假消息等内容的侵害。
德国人是怎么来的?
这波现象起源于TikTok上的一个“移民潮”趋势。由于欧盟对TikTok的监管逐步收紧,许多德国用户担心内容创作的自由度会受到影响。此外,TikTok上不断变化的算法和部分用户对推荐内容质量的不满,也让许多人萌生了寻找“新大陆”的想法。而小红书作为一个兼具种草功能、生活分享与社区氛围的独特平台,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首选。
根据数据显示,仅2025年1月上半月,小红书在德国的日均下载量就达到了4万次,甚至超过了2024年全年下载量的总和。小红书的关键词搜索量也在德国社交媒体圈内飙升,“如何使用小红书”、“小红书推荐系统”等问题频繁出现。
德国人在小红书上互动了什么?
1. 自我介绍狂潮:找同胞、学语言
许多德国用户在小红书上首次发布内容时都会标注“#tiktokrefugee”(TikTok难民)。内容通常分为两种:
- 一类是用中英或中德双语写自我介绍,比如“Hallo! 我是来自德国的XXX,想了解中国文化,请多多关照!”
- 另一类是寻找其他德国人,一些帖子甚至直接用德语问:“还有德国人吗?评论区集合!”
这类互动充满了探索感,也让中国用户看到了德国人对异国文化的包容和好奇心。
2. 对中国文化和生活的好奇提问
德国用户非常喜欢问与中国生活方式相关的问题,其中不少问题让人哭笑不得:
- “中国的外卖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快吗?”
- “为什么小红书上所有人都在减肥?”
- “中国人喜欢用哪些护肤品?欧洲可以买到吗?”
更有趣的是,一些德国人甚至开始模仿小红书上的种草笔记风格,尝试写“我的第一份中国外卖体验”或者“德国人该怎么买奶茶”。
3. 学中文和文化交流
小红书上的双语互动也越来越多,许多德国用户开始尝试学习中文。他们会问一些日常用语的意思,比如“内卷”、“yyds”是什么意思,有的甚至会直接用拼音打出一些简单的问候语,比如“Ni hao!”
德国人为什么选择小红书?
1. TikTok的“替代品效应”
许多德国人之所以选择小红书,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与TikTok截然不同的社交体验。相比TikTok强调的短视频快节奏,小红书更注重内容质量和社区氛围。德国用户发现,这个平台上可以找到真实的生活分享,而不仅仅是无休止的算法推荐。
2. 对中国生活方式的向往
近年来,中国的消费文化、科技发展和生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。许多德国人对中国的“极简风”、智能家居以及多样化的美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,而小红书恰好是展示这些生活方式的窗口。
3. 语言和文化的低门槛
虽然小红书主要是中文用户,但得益于AI的翻译功能,德国用户可以轻松地将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或德文。此外,许多中国用户愿意用英文与他们交流,这也降低了他们的语言压力,让小红书更容易被接受。
4. 社区的包容性
德国用户很快发现,小红书上的社区氛围非常包容,甚至比许多欧美平台更友善。这种文化碰撞的无障碍互动,反而吸引了更多德国人加入。
小红书的“国际化”能走多远?
德国用户的涌入为小红书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国际化机会,也考验了平台能否真正打破语言和文化的壁垒。在德国用户热潮的背后,小红书是否能够长久留住这些用户,还有待观察。一方面,平台需要更多迎合国际用户需求的功能;另一方面,也需要思考如何平衡国际用户和本土用户的内容生态。
吐槽归吐槽,文化交流才是重点
虽然许多中国用户调侃德国人“攻占小红书”,但这种跨文化的互动无疑是正面的。通过这样的交流,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彼此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。而对于小红书本身来说,这种国际化的尝试,或许能为其开辟一片新的蓝海。
最近德国人“攻占”小红书的现象,不仅让中国网友大开眼界,也掀起了一波跨文化“对账”热潮:德国人涌入小红书问中国网友各种生活方式的问题,而中国人也趁机向德国人发问,甚至和美国网友展开了有趣的“对比对账”。这些互动不仅有趣,还引发了关于跨文化理解的深思。
中国人问了德国人什么?
1. 关于生活方式的“种草”提问
- “德国人早餐真的都吃面包吗?不觉得干吗?”
- “德国人是不是真的天天喝啤酒?”
- “你们的垃圾分类是不是像传说中那么复杂?”
- “德国真的禁塑吸管了吗?怎么喝奶茶?”
中国网友对德国生活的刻板印象,总能引起德国网友的哈哈大笑。有德国网友解释说,早餐确实以面包为主,但也有其他选择;垃圾分类虽然复杂,但大家早就习惯了;至于奶茶,他们也很想学小红书上的中国网友,在德国找到奶茶店。
2. 关于教育和职场
- “德国大学真的没有学费吗?”
- “德国人工作是不是都下班准时?‘9 to 5’是不是真的?”
- “德国人是不是真的很严谨,从来不会迟到?”
德国网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则带着几分幽默:“是的,大学大多数没有学费,但别忘了生活成本高。”至于准时下班的“神话”,德国网友坦言,某些行业确实如此,但大部分人也有熬夜赶工的时候。
3. 关于文化差异
- “德国人过圣诞节真的送一颗土豆吗?”
- “啤酒节上德国人喝醉了会怎么样?”
- “德国人真的不喜欢吃辣吗?”
这些提问展现了中国网友对德国文化的浓厚兴趣,也让德国人发现了许多中国网友的幽默与好奇心。例如,关于“送土豆”的误会源于一些搞笑视频,但德国网友澄清,圣诞节一般送礼物而非土豆;啤酒节上也有规矩,德国人喝醉了大多安静离场,而不会大闹一场。